本科生培养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人才培养» 本科生培养

机械电子工程(2022版)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介绍


一、推荐报考北建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N个理由

最热门的专业之一,符合国家发展战略规划!随着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机器人等技术的发展,社会和行业需要大量的机械电子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依托智能制造和建筑业,以机械电子为基础,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知识,致力于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机械电子工程领域高素质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学科实力国内排名靠前!本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北京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在2022年软科中国专业排名中,本专业在国内同类专业中排名第32名(全国共169)。

师资力量雄厚!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0余人,其中3名教授,6名副教授,其中刘永峰教授为北京市“高创计划”--领军人才;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北京市“长城学者”;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中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建筑大学“金字塔人才”等称号;王晓晶教授曾获得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学术骨干、“理工英才”计划杰出青年人才等称号;陈志刚教授为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教师队伍中70%以上具有海外留学经历。

教师科研实力强!专业教师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北京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北京市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

教学业务能力水平高!现有校级教学名师1名,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北京建筑大学教学成果奖5项,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1项,北京市高校“创想杯”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一等奖1项等;指导学生在挑战杯大赛、互联网+、工程能力训练大赛、机械创新大赛、节能减排等学科赛事中获国家级奖项10余项,省部级奖项60余项,学生获批专利30余项。





二、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掌握机械、电子、控制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与应用能力,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创新意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国际视野,能独立从事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特别是建筑工程装备的设计制造、检测控制、系统集成和运维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以机、电、液一体化、综合化、智能化应用为特色,培养服务首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行业、服务城乡建设的机械电子专业人才,着力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强的运用机械电子应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能力,满足城乡建设中工程机械和机电设备行业的人才需求

毕业5年后的预期目标

1.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人文素养、工程素养、职业道德,能够在工程实践中遵守职业规范,履行相关责任

2.能有效运用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原理解决机电系统及其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3.能在团队中担任组织和协助的角色,并能够有效地进行沟通、交流与合作,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

4.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5.发展成为行业企业技术骨干或管理骨干,能够为地方经济、国家城乡建设服务

在制定培养目标基础上,从道德修养、专业技能、协作能力、学习能力与社会服务等五个方面出发,进一步明确本专业的培养规格与具体要求。

三、专业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要求如下: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机电系统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机电系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机电系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建工等行业机电领域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能够综合考虑社会、法律、经济、环境因素,开展机电系统设计制造、检测控制、系统集成和设备运维等方面工作,并能体现出创新意识。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机电系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取得实验数据、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机电系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仿真与优化,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基于对建工行业的认识和机械电子工程背景知识,能评价机械电子工程实践和机电系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机电系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能够在机械电子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机电系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同时具备一定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本专业毕业学分要求

参照北京建筑大学本科学生学业修读管理规定及学士学位授予细则,修满本专业最低计划学分应达到170学分,其中理论课程133学分,实践教学环节37学分。

四、常见问题

Q1机械电子工程的学习或研究对象是什么

机械电子系统早已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大家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汽车、电梯、家电、服务机器人等产品,工业中的数控加工中心、机器人手臂、盾构机、智能物流分拣系统等等,都离不开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核心技术。本专业的主要学习对象是“机械”和“电子”,是工程科学中的一个跨学科专业,在机械制造、电子技术、控制工程等学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如何将这些新技术融入到机械电子中,使得机电产品更加人性化、智能化,也是本专业学习研究的范畴。因此,机械电子工程是将机械学、电子学、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Q2:哪些学生比较适合报考本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1)数学和物理基础较好;(2)乐于观察生活;(3)喜欢动手和实践。

Q3:本专业主干课程有哪些

主干基础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画法几何、机械制图、概率论数理统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机械原理、机械制造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方法、经济与管理;

主干专业课程: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热流体工程、液压与气动、传感与检测技术、人工智能、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机电传动与控制、金属结构与工程起重机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主要实践环节:创新实践及科研训练、金工实习、机械课程设计及综合实验、液压与气动综合实验、电子技术综合训练、工程起重机械金属结构综合课程设计、PLC测控技术综合实验、自动控制系统综合实验、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

Q4:本专业硕士推免资格吗?

本专业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学院根据大学前三年成绩择优推荐,近几年本专业保研去向主要有北京交通大学、重庆大学等重点高校。

Q5本专业就业率和就业前景如何?

本专业毕业生近三年就业率为100%,主要就业于高新技术企业、国有企业、建筑行业、教育单位、科研院所、政府机关等部门从事技术开发、科学研究、教学、设备管理与维护等工作,并有机会去国外工作,通常毕业三年后年薪可达20-80万。另外,本专业30%左右的毕业生会选择攻读硕士学位进行继续深造。

五、就业去向

由于机械电子专业是各行各业(尤其制造业与高科技行业)发展的基石,无论哪个行业都需要本专业的人才,也就是说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非常宽。学生毕业后可就业于政府机关、国有企业、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民营企业、互联网企业等部门从事设计、开发、科学研究、测试、运行管理等工作,如中国机电建设集团、中国航空技术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城建集团、北京地铁公司、北京电力设备总厂、北车建设集团、北京自来水集团、燃气集团、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青云航空仪表有限公司等,同时,学生可以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出国深造等,近几年,每年约有30%左右的本科业生通过考研、保研或申请方式入学国内外重点或知名高校攻读硕士学位。

六、校友谈专业

机械电子工程是传统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等相融合的综合学科。该专业真正培养同学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与思维创新能力。在当下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制造的时代大背景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真正实现的,是推动着科技发展与社会变革,帮助制造型企业实现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的数字化转型,引领国家达成“2025中国制造”。

——2015本科生,谢明衫,罗克韦尔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

机械电子工程的发展速度以及对人类现代化的贡献让人不敢小视,我们学习机械电子工程的目标就是要让机器不再只是冰冷的零件组合体,要使其具有人性化,智能化。希望我们能够一道学习研讨深奥的机电工程,北建大机电学院期待你的加入!

——2017级本科生,贾鹏飞,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

机械电子是工程中的一个跨学科专业,是在机械、电子、计算机科学、控制工程等学科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我选择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是因为我觉得目前人工智能作为新的热点,将其和机械电子结合,形成智能化机电产品,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从无人驾驶汽车、到机器人、以及各个行业的智能装备,领域遍及工业、信息、能源、建筑等方方面面,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最想投身的领域。



——2015级本科生,赵鑫源,北京交通大学在读硕士

北京建筑大学机电学院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学习环境优越、实验条件先进、老师的指导耐心细致、同学们友爱互助。四年来我和团队朋友一起在实验室里完成各种机电作品的设计和制作,参加挑战杯、机械创新大赛等,获得了多项大奖;在老师指导下完成论文的撰写和发表......这个专业带给我的不仅是知识的增长以及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更是学习的乐趣和目标的树立,因此毕业之后我仍选择在这个领域继续深造。



——2017级本科生,李池璐,重庆大学在读硕士

七、学生活动与部分成果

1.学生科技活动



2.学生部分获奖





3.学生活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