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MENU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学院简介

百余载薪火相传,守初心弦歌不辍。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是北京建筑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源自1907年京师初等工业学堂的金工科,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后开始招收建筑机械专业本科生。秉承“积聚砥行 彻鉴致远”的院训精神,致力于培育工程机械领域的大国工匠,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层次专业技术骨干和行业领军人才。


坚持学科龙头地位,深度凝练学科方向,提升学科建设水平。聚焦行业发展及人才培养需求,建立专业(方向)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学科专业联动,形成本科 - 硕士 - 博士 - 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共设有智能制造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器人工程、车辆工程、工业工程5个本科专业,其中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 个,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机械工程一级学科,载运工具与运用工程二级学科点,机械、工业工程与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具备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学院坚持引培并举,完善人才成长机制。着力加强高层次人才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兼具学术研究、应用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目前有教职工75人,其中专任教师55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正高职称20人, 副高职称23人。具有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 44人。其中,北京市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 1 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1 个,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特聘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和全球前 2%顶尖科学家榜单入选者2人,省部级百千万人才4名,青年北京学者 1人,北京市长城学者 2名,北京市“高创计划”领军人才2名,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 3 名,北京市青年英才1名,北京市青年学术骨干5名,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1人入选教育部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


学院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取得丰硕成果。拥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门,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精品课等5门;北京市优质/精品教材4部;近五年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校级精品课 6 门,主编教材 26 部。


聚焦工程机械领域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科研团队积极开展技术攻关,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逐步提升。目前拥有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服役性能保障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建筑安全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城市应急救援装备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形成了机械设计制造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应急救援及再造智能化装备理论与技术四个特色学科方向。近三年,学院承担科研项目2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9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00余篇;荣获省部级奖10余项。


采取卓越人才分类培养模式,学院积极营造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育人环境。基于OBE理念,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将创建国内一流学科专业与培养创新人才紧密结合,通过实行导师制,鼓励学生参与双创项目、科研项目等培养形式,为学生量身打造校企协同育人的工程教育模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中国中车集团、北京地铁、京港地铁、东方航空等多家企业设立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其中京港地铁荣获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打造“课程、竞赛、活动、服务”四位一体创新引领计划,以“挑战杯”“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为载体,深化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近两年,荣获国家级奖励 20 余项、省部级奖励 60 余项,学生申请国家专利 60 余项。学生就业率96%以上,稳居学校前列。学生中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北京市三好学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获得者。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与德国亚琛工大、美国华盛顿大学、美国奥本大学、英国南威尔士、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保持着紧密的交流与合作。与德国亚琛工大采取“3+1+2”的模式进行本硕一体化培养,被选派的学生可同时获两校毕业证书。学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进行“双培”计划,与英国南威尔士大学进行“外培”计划。同时,学院每年选拔优秀学生赴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外著名高校进行短期访学。

学院党委传承党支部建设近80年的红色基因,加强事业引领力、思想感召力、组织凝聚力和制度执行力建设,打造团结之家、奋斗之家、暖心之家、健康之家,形成团结、创新、担当的学院文化。近三年,获三次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获2020年北京高校先进党组织,2022年北京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23年获批北京市教育工会先进教职工小家。本科生第一党支部获北京高校红色1+1三等奖。


面向未来,学院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按照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未来发展目标,根植首都、服务行业,为装备制造领域及轨道交通领域培养高级专业骨干和领军人才,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创新型、开放式学院而努力奋斗!

TOP